笔趣阁小说 > 埋葬大清 > 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明使用劳工,很合理吧?

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明使用劳工,很合理吧?

学业, 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儿了。”

说到这里,朱劲松忽然间话锋一转,对柯志明吩咐道:“欧罗巴那边儿不是在搞什么运动之类的玩意么,派人把那些玩意都引到奥斯曼去。”

待柯志明躬身应下之后,朱劲松又望着礼部扛把子孟繁志说道:“把给他们用的教材改一改。”

“除了要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和信仰之外,把“风能雨、雨能进而王不能进”之类的内容都相应增多,像那些“国富民强”或者“民富国强”之类的内容都尽可能减少。”

“朕听闻奥斯曼那边儿是拿着经书当律法使的,卿等有责任让奥斯曼的留学生见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律法,懂?”

孟繁志当即便躬身应了下来——要说把奥斯曼的留学生培养成大明皇家学院里面的大牛一样的精英,那可能还有点儿困难,可要说把他们带跑偏,那孟繁志可就很有信心了。

毕竟是跟着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学来的嘛,论起坑人的本事,大明的礼部诸公要是认下了第三,估计就只有内阁的一众大老们敢认第二了。

第一当然是朱劲松这个大明的皇帝陛下。

朱劲松又望着工部扛把子宋玉成问道:“铁路现在修建的怎么样儿了?倘若再多出十万劳工,能不能把速度再提一提?”

宋玉成苦笑一声道:“启奏陛下,就算是再多上百万劳工,只怕速度也没办法变得更快了,除非开设更多的钢铁厂以及蒸汽机车制造厂。”

“只不过完全没有那个必要——开设更多的钢铁厂固然可以提高铁路的修建速度,可是这也会影响到咱们大明对于铁路的修建规划,犯不上。”

朱劲松笑着点了点头,说道:“那就看看哪里还缺劳工?”

听朱劲松这么一说,不光是宋玉成这个工部尚书激动了起来,就连曾诚等一众大老们也都激动起来——哪里还缺劳工?哪儿都缺!

像铁路修建这事儿还好说一些,毕竟是大明朝廷未来几十年的发展重心,大明这些年引进的劳工有一大半都归了铁路所有。

可是除了铁路项目之外,大明另外还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项目急缺劳工!

比如水利工程。

中原堂口的水患灾害比较多也比较严重,从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大明圣皇十四年的两千多年时间里,中原堂口较大的洪涝灾害就有一千多次,平均2年就发生一次。

因此,中原堂口历来就有“治水就是治国”的说法。

尤其是建夷入关之后,中原堂口的老百姓就饱受两大祸患之苦。

一个是建夷搞出来的铁杆庄稼满大爷,另一个就是水患。

朱劲松起兵车翻了大清,算是终结掉了满大爷这个祸患,而对于如何治理水患,变害为利,就成了大明朝廷的一个重要问题。

大明圣皇二年元月,工部水利司上书提出了“蓄、泄并举,治水先治河”的方桉,打算由黄河沿岸诸省一起动手疏浚黄河河道,同时在长江、黄河以及其他大型河道附近外加缺水地区都修建大型水库。

当时的大明朝廷还并不富裕,虽说还不至于穷成狗吧,毕竟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从来就不走寻常路,能想办法捞钱的时候就绝对不会手软,可是大明用钱的地方也多如牛毛,尤其是还有社学和扫盲这两大支出,当时的大明国库也实在是紧巴巴的。

然而再怎么困难,国库还是想方设法的调拨了三百万两白银给水利司,并且在其后每年都会专项调拨五百万两用于治河以及修建水库之用。

凭心而论,倘若不是刘怀文这个户部尚书一直抠抠索索的给国库省钱攒钱,只怕大明很多工程都要延后,根本就不可能像现在一样说干就干。

可是这话又说回来了,钱的问题终究还是比较好解决的,真正比较让人闹心的问题还是出在了人的上面。

众所周知,开山修路、遇水搭桥、挖井取水都是有生命危险的事情,大明一开始的时候派军队去为老百姓挖井倒还说的过去,毕竟当时的大明既要争取民心,同时也实在是没有其他的办法,就算是有风险的事情,也只能先让大明的军队顶上去。

大明的军队自百姓而来,为百姓服务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哪怕牺牲。

可是现在的大明有了更多的选择。

比如说劳工。

劳工或者说昆仑奴的命到底贵不贵,朱劲松不太在乎,曾诚等一众大老们也不乎,五军都督府的那些扛把子们就更不在乎了,他们只会在乎大明军人的命——大明的军人,首先是大明人!能够拿劳工去填的,以朱劲松为首的大明朝廷就绝不会让军队去填!

问题是劳工的数量也不是无穷无尽的。

仅仅以治理黄河河道为例,一次征召十万八万的百姓去做工不算过份吧?为了保证这十万八万百姓的生命安全,很多危险的工程就要提前计算出可能牺牲的人数并且提前准备好昆仑奴,这也很合理吧?

埋葬大清最新章节第五百七十五章免费阅读

手机免费阅读地址: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明使用劳工,很合理吧?

埋葬大清首发网站笔趣阁小说域名:bqgcn.com

网友热搜关键词:年代年代文快穿七零直播八零六零末世九零女配千金万人迷清穿种田美食重生香江红楼穿书吃瓜咸鱼娱乐圈天灾星际历史公主美人心声秦始皇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