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 > 买活 > 第265章 冯犹龙想写王家女

第265章 冯犹龙想写王家女

贴近百姓的生活,尤其是农户的生活——仔细想想,城内能住多少人?无非是数千、数万而已,这亿万百姓,倒有九成以上都住在村里,以务农为业,若能让百姓爱看自家的戏,这里的版权费出息,将永远胜过那些城镇居民爱看的戏目!

就譬如《鸳鸯错》,应当是老叶一帮人炮制的戏码,写起来费时,要斟酌曲调、改易文字,写唱词儿,又要调理戏班子,拿捏腔调,还要一个如冯犹龙一样真正谙熟人声口齿的老戏家最后改易曲谱,一出新戏,一个好班子排个三五个月是要的,可一个班子一个月能唱多少?哪怕在城内广为流行,日日上演,又能比得了城外那成百上千个村子么?

赔固然是不会赔的,赚也能小赚一点,但若是广从版权费来说,曲高和寡,阳春白雪怎如下里巴人?未来要赚大钱,还是要来写村里的戏!

冯犹龙心中逐渐有了定见,不过他年岁大了,做事也把稳,绝不自以为是,虽然如此推测,但还是细问郑莺儿等人,如何排练,如何背词儿,排了多久,难不难演等等,又问了戏班子多少人,平日里多久演一场等等。

因他名声在外,而且也是要去买活军那里,郑莺儿等人并不防备,一一回答:是许多班子,几十人凑在一起排练的,词儿很好背,因都是白话,也都是日常的口齿,没有太难的长句子,而且有时候除了韵白之外,散白也完全可以自由发挥,只要是这个意思,能合上故事就行了。

所谓散白,也就是不押韵的对话,韵白则一般是一韵到底,或者中途转一韵,譬如‘何赛花,一十八’,压的便是‘啊’韵,冯犹龙听着也不免暗自点头,这个韵脚压得实在是有些才气在里头的,许多戏曲本子完全是文人闭门造车,词曲虽然押韵,但押的全是生僻韵脚,又或者频繁转韵,伶人口齿难以拿捏,也不便传唱,这都是平日少和丝竹相合的缘故。

自然了,能以大白嗓念白、唱小调,最重要的还是喇叭,戏曲之所以和小调区分,便是小调者为民间随走随唱,并不登台表演,最多是一人唱,数人听,而戏曲如今台下至少都有数十观众,若是财势人家,更是隔了水听声音敞亮,不吊嗓子很难传声极远,口齿还要清晰,所以戏曲不论是念白、唱词音调都比平时说话更高,吐字也是不同。戏班子开口能唱的优伶至少都要从小吊嗓子,十年以上的童子功,方才能登大雅之堂,否则注定只能唱些锣鼓喧天的热闹戏,要说声调婉转,绕梁动听,那实在也是没有的事情。

有了这个喇叭,那便不同了,只要能唱好小调的,都能来挑大梁,而且人人能唱,不独正旦,这又是和北杂剧相比一个很突出的不同。冯犹龙越谈越觉得这新式道白剧实在大有可为,奈何戏班子要赶往镇上歇宿去,只得依依不舍,和郑莺儿一行人道别,又约定了后会联络——他对郑莺儿也颇感兴趣,心中已有了隐约的想法,认为可以用她为人物,敷衍成一出颇为精彩的‘昔有红拂今有郑莺’的传奇故事来。

旅途无聊,山居无聊,此时以大家的认知来说,‘无聊’是生活中一种常态,而且还算是颇为幸福的常态——总是没有什么担心的事情,才会无聊,真正愁苦的人家,终日奔忙,哪有心思去寻求娱乐呢?

真正每日里都有许多玩乐,从不无聊的太平纨绔,世间人实在万般无一,对于此时港口大多数乘客来说,看一场戏甚至是值得他们铭记一生的热闹,便是买活军的兵丁,乘船南下北上的货郎们,也不是时常都能看戏的,因此今日的一出戏,看得港内十分

买活最新章节第 1082 章 葛谢恩的死去免费阅读

手机免费阅读地址:第265章 冯犹龙想写王家女

买活首发网站笔趣阁小说域名:bqgcn.com

网友热搜关键词:年代年代文快穿七零直播八零六零末世九零女配千金万人迷清穿种田美食重生香江红楼穿书吃瓜咸鱼娱乐圈天灾星际历史公主美人心声秦始皇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