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 > 大明元辅 > 第281章 朝归倭附(四十)朝廷争议

第281章 朝归倭附(四十)朝廷争议

在中亚,建立了一系列绿洲国家。

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小国被强国欺负是普遍现象。中亚的月氏小国就一直被西突厥压得死死的,不断地交粮交钱,否则就要挨打。而唐朝建立后,李世民进军西域,比汉朝经营得更加有声有色。

月氏小国终于看到了摆脱突厥的希望,于是主动交好大唐。他们的商队络绎不绝前往中原,主宰了丝绸之路。唐朝根据这些绿洲小国的王室姓氏,统称他们为昭武九姓,也就是当时的粟特人。

兴旺的丝绸之路给昭武九姓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而唐朝对西突厥的打击,也使他们不再担心自己的安全。

更重要的是,大唐的宽容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没有被排斥和歧视,以至于粟特人不但可以在大唐经商定居,甚至还能当兵做官,享受到了大唐的正式国民待遇。

两相对比,让昭武九姓中最大的康居(地域大致是今乌兹别克斯坦)萌生了内附大唐,并入大唐版图的想法。跟墨西哥当时想加入米国一样,康居人也想成为大唐的子民,托庇在大唐的羽翼之下。

外藩小国主动申请内附,这其实一直被看做是中华昌盛的标志,而且得到康居后,大唐的版图将深入到中亚地区,对打击西突厥有很大的帮助。

还有一点,康居加入大唐后,其他八个昭武小国说不定也会跟着请求内附,这是很有吸引力的,因此当时同意接纳康居的大臣占了朝堂的一大半。

然而意外发生了,李世民经过深思熟虑后,好言拒绝了康居的好意,表示安西都护府会格外照顾康居,但大唐只是想恢复汉朝故土,对昭武九姓没有任何吞并之心。

诶,天可汗陛下真的这么想吗?呃,显然没那么简单。

李世民话虽然说得漂亮,其实是早就算计过了,当时大唐吞并康居不是一件好买卖,反而可能拖累国家。

要知道,当时唐朝刚刚灭了东突厥,开设安西都护府,但对西域的控制还不稳固。而康居处在西域的最西端,已经超出了大唐军力所能控制的极限。

大唐在安西的兵力最多时也不超过三万,跟内陆的几十万大军比起来,完全是一支小军队。这倒不是大唐不重视西域,而是西域出产的粮食在当时就只能养这么多兵。

兵法上说,千里运粮最终只有三十分之一的粮草能送到前线将士手中,其余全都在路上吃掉了。所以很显然,从长安运粮去西域是不现实的,只有依靠西域本地的粮食来养兵,故两万多兵马其实已经是大唐在西域所能供养的兵力上限。

那么,康居如果成为大唐领土,一旦发生战争,大唐就不得不派兵死保康居。但是康居本身国小兵少,又没有什么地利之险,非常容易被攻破,这显然就需要大唐派重兵保护。

然而安西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安西都护府靠着那么点兵马,控制方圆数千里的西域已经很吃力了,哪里还能再分兵保卫康居?万一西突厥来攻,康居落入敌手,大唐不但颜面尽失,还会让外藩寒心,将会大大削弱大唐在西域的威信。

因此,接纳康居对大唐利少弊多,如果现在为了颜面收下来,将来可能会失去更多的颜面。李世民那可是马上皇帝,而且军事天赋极高,自然不会看不清这一点,因此才拒绝了康居的请求。

现在这些官员之中一大半反对接纳朝鲜内附,并且举出李世民拒绝康居内附的旧事,显然是读书不求甚解,根本没搞清李世民拒绝的内在逻辑。

当然,他们连李世民拒绝康居的真实原因都搞不清,自然也就看不到高务实想方设法要逼得朝鲜内附的原因。

今日之朝鲜与昔日之康居,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完全不适用于“同理可得”。

其实莫说梁梦龙和周咏这两位实学派阁老深知高务实的用意,就连王家屏……甚至心学派出身的赵志皋和沉一贯,都是能看出其中端倪的。

不过,深知也好,能够看出端倪也罢,诸位阁老这次反而都默契地没有表态,直到最后有人问道:“元辅,诸位阁老,对于此事内阁究竟打算如何拟票?”

王家屏虽然并不想犯众怒,但刚才这群人吵吵嚷嚷许久,已经让他很不满了,现在还要问内阁打算如何拟票,这就让他忍不住发起怒来。

“内阁如何拟票,什么时候需要与百官共商了?”王家屏冷冷地道:“就算兹事体大,需要百官合计,那也应该是在大朝之上。今日尔等来此,谁敢说能代表百官众口一词!”

众人也没料到王家屏会突然发怒,都有些怔住了,全场沉默了数息,才有人阴恻恻地道:“元辅好大的官威,既然元辅不屑我等所言,那么久留无益,告辞!”于是众人纷纷冷着脸拱手而出。

王家屏本想看看说这话的人究竟是谁,可惜人群纷杂,他眼神也不太好,竟然愣是没找到始作俑者。

一场议论就此不欢而散。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malyvu”、“keyng”的月票支持,谢谢!

大明元辅最新章节第285章 小侯爷(五)免费阅读

手机免费阅读地址:第281章 朝归倭附(四十)朝廷争议

大明元辅首发网站笔趣阁小说域名:bqgcn.com

网友热搜关键词:年代年代文快穿七零直播八零六零末世九零女配千金万人迷清穿种田美食重生香江红楼穿书吃瓜咸鱼娱乐圈天灾星际历史公主美人心声秦始皇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