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 > 盘点历史,昏君社死 > 第140章 明末三饷

第140章 明末三饷

—崇祯皇帝朱由检逃过了一劫,无疑是幸运。可那些被清军攻破的城池、惨遭清军烧杀抢掠的百姓,又是何其不幸!】

水镜之中,泛黄的古卷缓缓摊开,令众人触目惊心:[凡56战皆捷,共克16城,俘获人畜17万。]

[建虏出冷口。掠我子女,俱艳饰乘骑,奏乐凯归。斫塞上木白而书曰:“各官免送!ℙ([(bqgcn.com)])▵来ℙ笔趣阁小?╬说ℙ?╬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ℙ(bqgcn)•(com)” 凡四日,乃尽。]

“果然后金就是满清?”

众人恍然大悟,再见其所作所为,不由怒发冲冠,又气又急,却也无可奈何。谁让真正直面清军的大明不争气呢?

俘获人畜17万?

简单的一句话,蕴含多少百姓血泪?

一时间,历代大明天子都羞愤难当。朱棣恨不得再来一次御驾亲征:“女真部落今安在?朕这就去灭了他们!

对女真怨念满满的赵匡胤忍不住撇了撇嘴:女真一族倒还真有几分气运……昔日金国崛起,灭辽灭宋。几百年后,居然还能有个后金,灭了大明入主中原?

清军与明军的交锋结果让众人不寒而栗,同时倍感不解:昔年宋军打不过金军有制度上的问题,也有天子不敢打的问题。这大明朝发展数百年,甚至都有了火器,怎么还能被草原蛮夷迎头赶上,败于蛮夷之手?

感叹大明不争气的同时,众人亦不免为后金的气运感到惊叹: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父子皆一时枭雄,天命果真眷顾后金乎?

【这是清军第三次入关,结果三次都是大胜而归。眼看大明已是完全无力相抗,满清却轻而易举吞并北元、荡平朝鲜,在皇太极的带领之下踏上了高速发展通道。】

【而此时的大明却无暇他顾,好不容易在外敌入侵下自保,又要镇压内患——】

水镜中镜头转换,再度映照出满幕疮痍的天下,以及那如星星之火般的起义军。

【高迎祥之死给起义军带来了极大的打击,不少义军首领竟然因此失去信心,选择向朝廷投降。李自成却不在其中。】

【——短短一月,他连克四川三十八县,引得

洪承畴跟在他身后夺命狂追!】

【而张献忠、罗汝才等起义军首领则率军驰骋于河南、湖广等地,令朝廷官军疲于奔命、顾此失彼,起义浪潮久久难平。】

【内寇未平,何以攘外?崇祯皇帝朱由检下定决心找一个有魄力的统筹者,将镇压起义军的任务全权交托。于是,新任兵部尚书杨嗣昌就位。身为昔日陕西三边总督杨鹤之子,他凭借“安内方可攘外”的一番高论博得了崇祯皇帝朱由俭的高度赏识,成功获得了这位多疑天子难得的信任。】

水镜之中,只听杨嗣昌好一番高谈阔论,将关外的清军比喻成肩臂之疾,而关内的流寇则被他称为腹心之患。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主张集中兵力和财力先剿灭流寇。

对于他的观点,大家缓缓打出问号。

有一说一,清军已经三次入关,就跟逛自家后花园一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就这,在

杨嗣昌眼中居然还只能算是肩臂之疾?

再来几次,只怕大明江山都得玩完!

当然,他的言论也并非全无道理。内患不平的话,朝廷很难集中全力应对外寇。可是,为了生存揭竿而起的义军,是朝廷简单粗暴的镇压就能够将他们消灭的吗?——这个问题,这对君臣可有想过?好吧,显然他们是并没有想过的。

眼看镜中杨嗣昌提出一系列建议,而崇祯皇帝都欣然接受,仿佛已经胜券在握,许多人的眉头就不觉拧了起

盘点历史,昏君社死最新章节第150章 还看今朝免费阅读

手机免费阅读地址:第140章 明末三饷

盘点历史,昏君社死首发网站笔趣阁小说域名:bqgcn.com

网友热搜关键词:年代年代文快穿七零直播八零六零末世九零女配千金万人迷清穿种田美食重生香江红楼穿书吃瓜咸鱼娱乐圈天灾星际历史公主美人心声秦始皇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