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 > 修不成仙的我只好考科举 > 第 153 章 表音

第 153 章 表音

大人!]

谢拾:“是是是,智慧无双的狸仙大人!小子三生有幸,方得狸仙大人点拨!✭([笔$☀趣阁小说])✭◍来✭笔$☀趣阁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bqgcn)•(com)”

[咳咳,倒也不必如此。]胖狸猫顿时美滋滋地翘起尾巴,[本狸仙固然是智慧无双,你能从善如流,亦是人间罕有。]

互吹模式开启中……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一人一统享受着快活的空气,谢竹却坠入痛苦的学习地狱。

她之所以总是逃避读书识字,并非全然出于厌学,也有她的确不具备天赋的缘故。

倘若小蕙仙在习文上的天赋有十点,那么谢竹恐怕只有三点,甚至不及一般人。

如此,她想维护姑姑的尊严实在很难。只坚持了几日,谢竹便忍不住想要放弃了。

谢拾同样意识到了她的问题。

现下给蒙童启蒙的书籍多是三百千与《孝经》。一般私塾先生的做法便是一遍又一遍领着蒙童一句一句地反复诵读,纵然不认识文字,读得多了,自然能背。再对每句话进行逐字拆解,教蒙童读音与释义。

当初谢拾便是这么学的。

可纵使蒙童学会三百千,日后再读别的书,遇上未曾学过的字,依旧不认识——这时就得用到《说文》这类字典工具书。

字典工具书自古至今不少。只是诸夏文字不同于外邦文字,并非表音字母,而是象形文字,因而注音时往往用“反切法”。

昔日谢拾习四书时,读的就并非只有原文的四书,而是有先贤注解的四书,其注解中不止有义理,还有生僻字的反切注音。

何谓反切?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如“拾”之一字,《说文》注音“是执切”,取“是”之声(sh),“执”之韵(i)。

这种注音方式,对于初初启蒙的蒙童而言,无疑颇为复杂。试想若“是”与“执”蒙童依旧不识,莫非还要继续反切下去?

故而谢拾以为反切法繁琐。

小蕙仙这种聪明的学生也就罢了,如谢竹这等天资不足的,用反切法教她识字,入门的门槛未免有些高——谢拾既提升不了她的天资,便琢磨着可否将门槛降低些?

此时便是用到学海的时候了。

谢拾毫不吝惜积分,从学海中收集到一堆涉及古今语言文字音韵演变的书籍——此前并不曾特意了解语言文字学的谢拾啃完这一堆书籍,果然便有了思路。

反切法学习起来之所以门槛不低,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一来同一个字在不同的书中有不同的反切法注音,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时候甚至是以方言注音;二来古今异调,声韵亦随之而变,如此一来,古籍上的反切法注音就未必准确了。

而这个问题,前人早有改进。

早在唐末,便有守温和尚仿照梵文创造三十字母,宋人又在其基础上添加了六个字母,合三十六字母,以此摆脱不同的书中反切法注音不一的缺陷。

值得一提的是,守温三十六字母并未获得推广,大齐的蒙童识字依旧是拿到哪本书就学习其上的反切注音。

谢拾大概明白守温三十六字母何以流传不广,所谓的三十六字母,其实就是三十六个诸夏文字,每个字代表着一个音素。如三十六字母之一的“并”代表音素“b”。

如此说来,相当于只是固定了三十六个反切用字,注音的方式依旧是“以字注字”。且短短三十六个文字完全不足以给所有字注音,到最后,依旧是反切法普适性强。

这就是象形文字相对于表音字母的弊处了

修不成仙的我只好考科举最新章节第 181 章 波折免费阅读

手机免费阅读地址:第 153 章 表音

修不成仙的我只好考科举首发网站笔趣阁小说域名:bqgcn.com

网友热搜关键词:年代年代文快穿七零直播八零六零末世九零女配千金万人迷清穿种田美食重生香江红楼穿书吃瓜咸鱼天灾星际娱乐圈历史公主美人心声秦始皇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