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 > 逆天明末三十年 > 六百四十六章 决议

六百四十六章 决议

守辽土的总体方略不能变, 不可能每次都要依靠全国各地调兵前去长期驻扎,也要考虑到将士们的思乡心理。不过在此之前,可以让全国各地的兵力先进入辽东换防,这样保证傅宗龙手头有兵力可用。按照目前掌握的情报,金兵和蒙古军暂时没有能力再次进行大规模的进攻,所以辽东短时间内是安全的,傅宗龙的压力不会像孙承宗刚接手的时候那么大。

朝议对于调兵的事项议定的很快。山东刚刚经历过浩劫,暂时就不调动兵力前去辽东了,这次出兵的主力以北直隶和宣大,蓟镇三个地方为主,这几个地方离辽东比较近,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面凑齐辽东需要的兵马。按照众人的商议,蓟镇虽然距离最近,但是出兵最少,因为蓟镇的地理位置同样重要,况且有上次的经验教训,蓟镇不宜空虚。以蓟镇副总兵王杰领兵一万入卫辽东,山海关徐敷奏领兵五千配合,共计出兵一万五千人,辽东本地剩余的兵马还有一万出头,再募集新兵,朝廷拨付粮饷,凑足两万之数。

因为蒙古诸部被打残,京畿一带暂时没有什么风险,只要蓟镇能挡住,京师就不会面临己巳之变的情况,所以京营的兵马不动,调集河南的兵马北上入卫北直隶,而北直隶河间府,真定府等全部出兵,由在己巳之变中立下大功的杨国栋带领保定和密云各一部兵马汇集北直隶南部的卫所兵马,合计两万五千驰援辽东,并且朝廷急调宣大军,统一由侯拱极率领,一共两万人入卫辽东。这样各方兵马加起来约有八万人,加上目前还在辽东的青弋军和天雄军,一共十万大军共同协防辽东。辽东应当是安然无恙。

等到各地的兵马汇聚到辽东之后,按照天雄军在先,青弋军在后的顺序,进行撤离,并且加大力度在宁远周边招募新兵,而卢象升回到蓟镇和北直隶之后也要在当地募集新兵将天雄军重新恢复到一万人的编制,不过崇祯以为天雄军的军力还可以再加强一些,至于这件事的原因,没有人知道崇祯的想法,或者说崇祯的真正用意只有他自己知道。随后崇祯要求这些军队不论是前往辽东还是从辽东撤回都不必进京述职,以时间为重。

十一月的第一天,孙承宗从京师离开,前往高阳老家。孙承宗的时代落下了帷幕。

(渔夫按,关于漕运总督这个称谓渔夫有必要做出解释,按照明史中记载的关于漕运的组织与管理这一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得知,在永乐之前,大明已经初置京畿都漕运司,以漕运使主之。后废漕运使,置漕运府总兵官。这就是文中提到的明代水利专家陈瑄担任第一任漕运总兵的事情。但是有的人上网查阅可能会发现,好像明代只有漕运总兵官的职务,总兵官下面是漕运参将。然后分领十二个把总。其实不然,如果查阅明通鉴或者明史纪事本末就会发现,大明在景泰二年(1451)始设漕运总督,与总兵官同理漕政。漕府领卫军十二总共十二万七千六百人,运船一万一千七百只,另遮洋总(海军)七千人,海船三百五十只,专职漕粮运输,称为运军。在地方,以府佐、院道和科道官吏及县总书等掌管本地漕事。中央户部和漕府派出专门官员主持各地军、民粮船的监兑和押运事宜。州县以下由粮长负责征收和解运。粮长下设解户和运夫,专供运役。这才是漕运的真实面目,但是漕运衙门领十二总十二万七千六百人这个数字,渔夫以为跟漕运总兵下设十二把总有所重叠或者是出入。按照大明全国军力的配置,有史可查的是在明中期已经缩减为九十七万人,这是全国的总兵力,而漕运所负责的不过是南直隶,浙江,江西,河南,山东,湖广六个地区的河段,注意,仅仅是河段,这六个布政使司本来是有卫所军驻扎的,所以渔夫以为不可能是十二万六千七百人,如果这样的话相当于二十三个满编卫所,如果是不满编那会等于更多,虽说大明内外卫加起来有三百多个,但是如果按照兵力来计算,每个卫只有实际满编的人数的一半人,可以用九十七万除以三百二十九得知,并且这九十七万人还要刨除锦衣卫,御林军等兵力。而将近十三万人的漕运兵竟然比例达到了全国总兵力的百分之十四,显然是不可能的,防御河段也不可能用到这么多人,所以十二把总的编制更为可信,如果按照两套班子的兵力合计约在一到两万人左右,这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而本文为了叙事简便,直接将漕运总兵官的位置取消。便如三国演义中将陈到和赵云合并到一人身上一样,我们仅采用总督府的编制。希望各位读者通过渔夫的解说能明白漕运的大致情况。)

()

逆天明末三十年最新章节第六卷 天下归心 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万劫不复中免费阅读

手机免费阅读地址:六百四十六章 决议

逆天明末三十年首发网站笔趣阁小说域名:bqgcn.com

网友热搜关键词:年代年代文快穿七零直播八零六零末世千金九零女配万人迷清穿重生种田香江美食吃瓜咸鱼穿书红楼天灾娱乐圈美人心声古代星际明星岁岁平安无限